Friday, September 11, 2020

“I'm just a medical student”

 《请对你的医生朋友善良一点》

医学世界的凄惨或温馨或赚人热泪的文章别人写多了,今天我想说说我们在别人的目光下被迫经历的莫名其妙小事件。故事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各种小故事琐碎地在日常生活里发生,逐渐累积成一股怨气。我想这是并不是一篇充满正能量的文章,并不会让人心情愉悦。

在我认识的年长医生/教授当中,有几位不约而同诙谐地说,他们很怕对别人坦白自己的职业,因为一些想知道答案却不想付consultation fee的人总会在诊所或医院以外的场景缠着他们问各种医学大小问题。这些人可能是无意八卦到你的职业的陌生人,你常光顾的店的店员,很多年都没有见面的中小学朋友,或者新年免不了会碰面的亲戚朋友。有一个在外科挺有权威的医生微笑着认真对我们说,在外面碰到他可以打招呼,但千万不要叫他一声医生,因为他都向好奇的人儿表示自己是电脑修理员。于是我也开始思索我到底要想出什么谎言来搪塞别人的多管闲事甚至厚颜无耻。几年过去,我却还没学会聪明。

大一的时候,我们就被灌输医学伦理(Medical Ethics),并且需要很认真地读它,在年终大考依据不同的场景题目写出短文章。大家都喜欢用医德来衡量自己对某个医生的尊敬程度,也习惯随口说“没医德禽兽不如”来鄙视某些医生。其实医德并不是一个含糊的概念,它背后有4个理解起来很简单却不易完美执行的原则:尊重原则(autonomy)、不伤害原则(non-maleficence)、有利原则(beneficence)、公正原则(justice)。用白话解释与此文相关的两个原则即是,做出对病人有好处的抉择,并不伤害病人;而在我们没有能力实际为病人贡献好处的时候,不要做出会给他带来伤害的决定。为了巩固这个思维,培养我们的医德,教授们费尽心思在我们的课程中穿插一些虚拟场景:病人问你她背痛该吃什么药,你该怎么说?病人疑惑他吊着点滴的手突然麻痹了,你怎么说?你家隔壁的阿姨说她最近走路觉得很喘,问你该吃什么药,你怎么说?正在医学院跌跌撞撞的你,不够资格提供专业回答的你,为了避免提供错误资讯,只能说I’m just a medical student。

现实生活有那么直截了当吗?为了写出令人信服的文字,我访问了几个同学。当然sample size很小,或许你的医学朋友有不一样的经历和体会。大一大二的时候,身边的朋友大概知道我们还是小毛孩,知道的不多,会问的问题也无关痛痒如为什么发烧时觉得冷。刚巧在大三初涉海洋,浅尝临床经验后,开始偶尔收到朋友的信息,询问偏头痛怎么办。我们不忍心也不好意思说一句“对不起我还是个学生”,乖乖回答吞颗止痛药好好休息,为了安全起见不忘吩咐他还是看医生比较好。有时收到朋友的朋友发来的照片,诉说自己皮肤出现红疹,痒了好几天。我们不能含糊地说只是敏感啦别担心,只好敬业却荒谬地在手机里问了不完整的medical history,最后用一句还是去看医生吧来结尾。

最近一个高中朋友扭伤脚,到诊所裹了绷带领了药,问我要除了休息还能做些什么。我依据从课本上学来的知识叫她冰敷的方式,时长和次数。几天后她说她的后脚跟有点痛,问我正常与否。我没办法在不知道和不想也没义务追问更多详情的情况下给出是或否的答案,坦白告诉她这些小问题我没学过,也没在诊所看过。其实我也不知道她扭伤的是左脚或右脚,受伤的是脚的哪一个部位,有否红肿迹象等等基本问题。我不花费时间问,是因为我们隔着一片海峡,就算知道了也不能提供实际帮助,也没有能力提供治疗。于是我并没有立场提供任何会对她的病情造成影响的答案,而身为不成熟医学生提供朋友与医学相关的劝告,随时赔上触犯医学伦理(和法律)的风险。可这些她当然都不明白,反而苦口婆心地劝我以后不可以对病人抱有如此冰冷的态度。而我没说出口的是,最近我正在连夜书写论文报告,关于她的伤势的来回对话也耽误了报告的进度。她长长的一段话毫无恶意,我却感到一丁点寒意。

我在肾内科见习的时候,那个知识丰富且善毫无架子的肾科医生问我是不是家族里第一个医生。我点头。他说他也一样,别有用心地笑说我将来会成为亲戚间的医药顾问。他说他常会收到亲戚的信息,尤其总放不下心地问他那个医生开的药能吃吗。

“吃吃吃,放心去吃吧。我都这样说。”他说完自己笑了起来。

拿到执照后的医生遇到这些事情时,和医学生的考量也不一样,他们只是纯粹觉得有点烦而已。好吧,专业点,除了有点烦以外,也碍于没有足够的medical history,没法当场给予明确答案。慢慢他们学会了,在医疗场所以外的地方被问及与医学相关的问题,他们抛下一句,有空到我的诊所来吧。

后记:这是一个很琐碎的不重要问题。马来西亚的医学世界其他还有更燃眉的问题,比如未来实习医生(houseman)或许会被减薪;还未解决的contract medical officer事件- 无法修读专科,而且薪水比一般permanent officer还低;政府医院人手不足,设备仪器不完善等等。


*刊登于星洲日报《星云》11.9.2020


2
谢谢朋友告知文章刊登。

7 comments:

  1. 本来想说你好久没更新部落格了,结果你昨天在一天之内更新了两篇稿 XDD

    ReplyDelete
    Replies
    1. 我也觉得好久没更了 而且这些稿都是几个月前写的

      Delete
    2. 没事啦 想更再更 跟着自己的节奏和心情走。

      Delete
  2.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
    Replies
    1. 只能说你的记忆力太惊人了

      Delete
    2. 只能说你好强好勇敢!我不可能不敢写出来,怕朋友看到。

      Delete
    3. 其实我也有这个顾虑 但这件小事让我很郁闷 憋在心里对不起自己

      Delete